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争鸣>>正文

中医古籍工作的新目标、新机遇、新征程——谈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2022年04月21日 15:01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医典籍与文化"

王振国 中医典籍与文化 2022-04-21 14:40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指出,要“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下一步中医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将成为推动中医古籍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赓续文脉,传承保护

——中医古籍工作的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籍中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科技文化财富。其中蕴含着的理论、知识、经验、思维、方法、路径,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初心”和根基,也是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坚实支撑和宝贵资源。屠呦呦研究员在《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记载的启发下,成功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证实了中医药古籍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

根据书目著录,现存中医古籍多达13455种、12个类别,约占我国全部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且不乏珍稀版本。现存中医药古籍馆藏遍布世界各地,目前地市、县区一级图书馆的中医药古籍收藏情况尚不明晰,另有相当一部分中医药古籍(名医手稿、医案、家谱等)散在于民间。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中医药古籍流失于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据统计,目前全国150个图书馆(博物馆)馆藏中医药古籍善本8663种,其中3737种是孤本,约占现存中医药古籍总量的43%。这些稀世之珍品若有损毁,不仅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意见》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的高度,系统化设计,体系化部署,是推进我国古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将中医古籍工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为中医古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担当。










古为今用,守正创新

——中医古籍工作的新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古籍整理成就斐然,为中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批中医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明万历金陵刻本《本草纲目》、元刻本《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中国传统医药典籍首次入选该名录,对于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公共卫生资金支持的“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本着“抢救、保护、发掘、利用”的理念,整理出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400余种,涵盖医经、伤寒金匮、温病、本草等门类,跨越唐、宋、金元、明以迄清末。其中绝大多数中医药古籍是第一次校注出版,一批孤本、稿本、抄本更是首次整理面世。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古籍整理规范》,是第一部关于中医古籍校勘、标点、注释、今译、辑佚、评述、影印和汇编等的行业规范,填补了中医药古籍整理领域缺乏行业标准规范的空白。创办《中医典籍与文化》集刊,搭建起中医古籍研究与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

在既往的工作,中医古籍研究领域的学者,遵循“古籍整理与保护利用相结合,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古籍整理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基础工作与研究提高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完善机构,培养人才,中医古籍整理事业呈现新的面貌。2010年以来,全国中医行业已有1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成为“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4家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特别是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使得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老一辈专家的“扶持、参与、帮助”,鼎力参与、倾囊相授,数百名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人员甘于寂寞、一丝不苟。工作的推进有效稳定了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队伍,培养了研究人才,提升了研究能力。中医药文献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得以显著改善,中医药古籍出版编辑的专业队伍也不断壮大。青灯枯烛,筚路蓝缕;大道行之,矢志不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繁荣昌盛,历古而弥新的中医药学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的新政策,为守正强基础,为创新筑平台。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编撰中华医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工作任务分工。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支持改善一批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利用能力。”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第四十四章第四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部分,提出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古籍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今后中医古籍工作践行时代担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谋划,踔厉前行

——中医古籍工作的新征程



《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五个方面,系统规划新时代古籍工作,其中特别提出中医药行业和领域的古籍工作,包括完善领导体系、强化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研究水平、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普及传播、完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等各个方面,尤其要“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鼓励在文史哲、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为中医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中医古籍事业的新征程。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政府主导,专家把关,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建设基地,培养人才,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是推进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工作的科学思路,其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中医古籍工作永葆活力的关键。当前,正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医古籍工作面临新要求,迎来新机遇,尤其是《中华医藏》与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的推进,将在中医古籍的原生和再生性保护、整理利用研究等方面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医古籍工作应紧跟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深切关注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需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宝库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中医力量。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