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争鸣>>正文

眼科要药密蒙花

2022年03月28日 09:02  

时间:2022-03-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邓海祥


早春相逢日渐浓,百花竞开万物苏。三月,漫山遍野的小花借着春风悄然绽放,寻常人家,总是由一捧不起眼的“密蒙花”来打开春天。

密蒙花属于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植物,《本草纲目》载:“其花繁茂,蒙茸如簇锦故名。”密蒙花别名众多,黄饭花、羊耳朵、黄花树、米汤花、染饭花、黄花树,都与其植物形态相关。细长的小枝略呈四棱形,叶对生,叶片修长且柔软,叶柄、叶背面、小枝和花序都能看到灰白色的细小绒毛。花小如繁星,簇拥在一起,组成顶生聚伞圆锥状花序,花序对生,有长有短,长花序尖端自然下垂。花冠初开为紫堇色,逐渐变为白色或淡黄白色,花梗极短。

密蒙花是南方民间制作“染花饭”的重要原料之一。将密蒙花去掉多余的叶子,清洗干净,加水煮沸,使花汁与水充分融于一体,煮沸的密蒙花少了一丝浓郁,满屋都萦绕着淡淡的清香,煮的时间越久颜色越深;将煮好的密蒙花水倒入洗好的糯米中,静置1个小时后过滤,浸泡后的糯米变得金灿灿的,加水蒸糯米,等待半个小时;蒸好的糯米与红糖水混合,搅拌均匀,再次放入锅中蒸20分钟,就得到了一碗热气腾腾、软糯香甜的“染花饭”。

作为我国本土植物,密蒙花入药历史悠久。中医认为,密蒙花味甘、性微寒,入肝经,具有清热养肝、明目退翳之功。其甘寒而能清泻肝、胆经之实火,不仅能清,还有滋补之效,能养肝血而明目,主要用于治疗肝虚目暗、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眼生翳膜、多泪羞明之疾。常与菊花、决明子同用,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密蒙花自古以来便是眼科要药,也流传下来许多像蒙花散、密蒙花丸一类的眼科名方,治疗眼疾疗效颇佳。许多医籍中记载了密蒙花治疗外科眼疾中的“赤脉”“赤膜”等病。《本草经疏》言:“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泪,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外科证治全书》中记载“目中赤脉,加密蒙花”。宋代诗人毕士安《答王黄门寄密蒙花》写道:“多病眼昏书懒寄,烦君远寄密蒙花。愁无内史兼词翰,为写真方到海涯。”这也验证了密蒙花治疗眼疾的历史悠久以及疗效确切。

随着现代社会眼疾发病率的逐渐增高,密蒙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药理学认为雄激素水平下降是干眼症的重要发病原因,密蒙花含刺槐、醉鱼草皂苷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雄激素与密蒙花黄酮类都属于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借助两者相似的化学结构,可以发挥拟雄激素作用,对于治疗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干眼症效果显著。

三月,草长莺飞,花开遍野。走在悠长狭窄的小道,一路追随着隐隐花香,寻觅大簇的密蒙花,在和煦的微风中,背着暖暖的阳光,满载着一篮新鲜的密蒙花而归。等待鸟儿归林,炊烟渐染,香甜的密蒙花饭就端上了餐桌。比起数不清的美味佳肴,这一碗香甜的密蒙花饭,不仅承载了许多人关于童年甜美的梦,更是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坚守。数十年光阴如一寸,落叶凋落一年又一年,但我知道,密蒙花开的时候,便又是春天。(邓海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