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争鸣>>正文

学科融合是中医药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2年03月24日 09:53  

时间:2022-03-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卢祥之


几千年来的发展史证明,中医药学从来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中医历史上每一次嬗变、转折和大的推进,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而现在,突破中医瓶颈束缚,大阔步发展,重视交叉学科的融合和切入,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跨学科研究,是中医药学在当今的时代特色。

交叉学科是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近年来,交叉学科、学科融合已是学术发展基本趋势。融者,融化,消融也。融合,就是溶解,熔化,调和,和洽。西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汉中志·涪县》谓:“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融合出金。融合、交叉带来了两种以上多学科的交流,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开始注重综合性研究。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探索,比较典型的是中医学与信息科学探讨生命基本概念和本质,中医学与光学结合应用到中医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与保健等领域。

中医创新亟须跨学科交叉研究予以推动

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系统的医学科学,也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学以社会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药学的“厚生”本质,对社会现象、社会公民的体质素养影响巨大。“厚生”一词,出于周代《尚书·大禹谟》中:“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颖达的注疏指出:“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就是说,人组成了社会,社会环境也会给人以影响,包括人的身体。而中医药学的发展,即认识到了个人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的生物基础,又深入探讨了多种差异复杂的社会背景,所以深刻介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另外,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来看,如学术史,文化史,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国情历史研究等方面,都关注对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此外,中医与文学、伦理学、物候学、生态学的综合研究,亦有涉及。比如在生态学中,注重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的空间、物质与能量,而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条件是不相同的。由此看来,在物种生态特性研究方面,中医药学和生态学有共通性。中医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方法以及既病防变、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防病原则都是生态医学思想的生动体现。

将“理法方药”引入学科交叉

中医的“理法方药”,“理法”是中医的基础,围绕中医基础理论,开展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介入,对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疾病风险的预测、健康干预和治未病环节等健康服务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在“方药”方面,笔者认为,中药学研究可借助于分子化学,利用还原法,找出中药配方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医脉学研究可借助物理力学规律,得到科学阐释。

中医辨治的另一方面,是众医众方。面对同一个患者,不同医者的处方差异较大,可能都有效果。这样的情况,说明和归纳,复制、传播、继承都比较困难。

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了世界围棋界最顶尖高手,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它的办法和路径就是从大数据——浩如烟海的棋谱中寻找、遴择、确定一个最佳方案,高超的棋艺水平胜过人类。

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相传为尧所作,围棋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抉择答案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与中医相近,是中国思维形式乃至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代表与缩影。人工智能手段能从历代棋谱中遴选最佳棋路,可以设想,机器可以向人类学习,学习人类的技能、经验,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不同的阶段中,在中医方药在数据库中,按既定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匹配,寻找更符合要求的高级答案,最佳处方,也可以像阿尔法寻找棋谱一样,作用于中医治疗方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学科间不会再局限于单纯的某一领域。譬如传统中药方剂,本来就有剂型上的束缚,但汤剂熬煎,往往是快节奏尤其是上班族甚感不便的事情。目前开展的中药饮片智能调剂系统研究,就是全自动煎药设备,据电脑选择煎药,符合中药煎药规范,又安全,清洁,还可以二次煎熬并文火、武火转换,这种融合信息计算机学研究成果,改变传统中药煎熬模式,很有推广价值。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任何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介入,不仅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而确实会将中医发展推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

总之,创新是引领中医药发展的驱动力。当代重大科学技术突破越来越依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可以有效解决中医面临的一些新问题。部分新生事物出现的范例,说明中医创新与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探讨,会成为中医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一条途径。(卢祥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