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仲景非遗>>正文 |
张仲景墓及祠的历史
医圣祠
南阳医圣祠坐落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医圣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据《南阳县志》记载:“宛郡东高阜外……有仲景故宅,仁济桥西有仲景墓。”南阳医圣祠历史久远,民间传说在此地发现碑碣,立于晋。而有史可考的是《医圣张仲景祠墓志》的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医圣祠的诞生相传源于一个儒生的怪梦。崇祯元年 (1628 年) 四月,河南兰阳诸生冯应鳌偶感伤寒,病势危殆,幸有仲景显灵,在其梦中将其愈疾,并托其去发现和保护他早已湮没的墓。病愈后,冯应鳌按照仲景在梦中的指示,前往南阳搜寻古迹,果然找到了当地的三皇庙,并在庙中看到了仲景与梦中所见一样的塑像。并进一步寻找,得悉庙后有古冢, 碑记已在明初为人毁坏, 而地现为明经祝丞的菜园。但人家并不相信他所言, 所以只好记录位置离去。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阳府丞张三异募捐建造医圣祠,规模平列于周昭天、汉王侯等王公侯位,享有同祀。当时,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叶县训导的冯应鳌再次来宛,立石记述访墓始末,并重刻灵应碑。
医圣祠墓建立后, 规模不断扩大。至康熙年间,医圣祠祠田达六百亩,建筑精雅,犹如洞府,甚为美观。并且所藏医籍极富,亦是医家聚会、阅读、研究之地。道光九年,中医皇甫良、王德涟等,组成医林会馆,对医圣祠祠地进行整顿管理。医圣祠也曾履遭破坏,清咸丰以后,屡遭兵燹歉岁,祠宇逐渐荒凉,建筑破败不堪。光绪九年,医林会馆首事曹鸿恩、陆逢春等,发起捐款,赎地重修,医圣祠赖以保存,并增建亭台,规模庄严宏丽,遂成为南阳名胜之地。进入民国后, 祭田被政府所没收为教育基金。1928 年遭石友三军损毁。1935年,章太炎、谢利恒、张赞臣等文化界、中医界名家99位,发起重修南阳医圣祠的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阳市人民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对仲景祠曾两度修葺,成立张仲景纪念馆。1981年卫生部提议并拨付专款近百万元修复医圣祠,同时成立张仲景医史文献馆。1984年12月成立张仲景博物馆,与张仲景医史文献馆合署办公。1988年,“张仲景墓及祠”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阳市人民政府举办张仲景医药节,并延续至今。2005年,医圣祠主体建筑修缮工程完成。2008年,医圣祠被列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注:本文参考许敬生主编《中医药文化寻源 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余新忠《医圣的层累造成(1065—1949年)——“仲景”与现代中医知识建构系列研究之一》2014年第7期《历史教学》第3-13页)